模数的学术定义是:d(分度圆)=m(模数)*z(齿数),即m=d/z;
模数概念的理解:模数能够直接反映齿距(也即反映齿厚),代表一个齿轮的齿本身的大小;
齿轮并不能单独存在,必须成组。在齿轮组当中,往往一大一小,形成传动比。这里就产生一个基本问题:如何能使得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能够啮合?站在现在的角度,你可能觉得答案显而易见,要想啮合,必须模数、压力角分别都相等。但是,如果站在齿轮发明者的角度呢?最初并没有渐开线,也许仅仅只是矩形的概念齿。两个齿轮能够啮合,必须一个齿轮的齿厚与另一个齿槽宽相等才可以(在此不讨论变为和侧隙,并且齿厚与齿槽宽相等),不然会卡住。所以必须找到一个物理量,能够直接反应齿轮的齿厚(齿槽宽)。最终,机智的前辈们找到了这个量,那就是齿距p。只要齿距相等,不论两个齿轮的齿数是否相同,都不会造成卡滞。这一个思路极其重要。一旦齿距确定了,齿数Z与齿距p的乘积就是周长d;然后就有了πd=pZ最后才定义m=p/π所以,模数实际上代表的是齿距,也就是齿的大小。这就是模数的物理意义。